服务热线:
0898-089808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手机:13876453333
B体育appB体育app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同比增幅分别为63.9%、95.9%。
随着旅游业逐渐恢复,增长迅速的旅游需求也让导游变得“供不应求”。在招聘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导游相关的招聘信息随处可见,一些旅行社也开出了万元薪资。
早上6点,故宫研学导游冯少保就开始起床收拾准备出门。由于暑假期间故宫开放时间提前到了早上8点,这意味着冯少保要在7点半前到故宫门口排队。“如果来得太晚,集合时间就不够了,所以至少要提前半个多小时,抢在其他游客之前检票入园。”
“要提前一天准备研学手册,当天上午一团,下午一团,每次讲解4个小时,一天下来能带20-25个家庭(一大一小)。”冯少保告诉中新财经,从6月底开始,故宫研学团的需求就逐渐旺盛起来。“后面会一直忙到8月底。”
2020年,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不少导游纷纷转行谋生。选择留下来的冯少保,开始研究如何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细分讲解,尤其是摸索研学的讲解方式。“暑假、过年过节都是带孩子来故宫的,做父母的肯定都希望孩子在故宫有所收获。”
冯少保表示,不同游客对讲解的需求倾向有所区别。例如,男性游客会对历史制度和政治事件更感兴趣一些;女性游客很多平时喜欢看历史电视剧,讲解的时候就会对电视剧中的情节有所关联;相比之下,给孩子讲解最需要的则是耐心。
凌晨2点多钟。地接导游赵广秋简单洗漱,打车赶往广场。“早上4点40多升旗,3点多就要排队往里进。”他在半个月里已经带了七八次升旗团,几乎隔天就要来一趟,“每天都是高峰日,广场上全是人。”
看完升旗以后,赵广秋又给客人讲了讲周边的建筑。忙到七八点,简单吃了点早饭,就直奔故宫去接另一个团。
“早上在故宫排队的人特别多,上万人挤在午门那边的检票口。”赵广秋带着客人以五分钟走一步的速度向前挪动,“我从2008年开始带团,经历过不少旅游旺季,可从没见过这场面,比往年的十一黄金周还要夸张。”
从早上看升旗,到中午逛故宫,赵广秋喝掉了十来瓶矿泉水,却几乎没去过一次卫生间。
回想过去这几年,赵广秋唏嘘不已。好多导游因为长时间没收入,不得不转行。“真是前所未有的惨淡,整个行业灰暗到了极点。”而如今,旅游市场需求暴涨,导游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但凡有导游证的,都会被叫来救场。
”真正带团的时候,赵广秋很少感觉到累,“因为要一直提着神儿,密切观察客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好客人的情绪。”
等到送走客人,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浑身像散了架。接下来整个七八月份,都会是这种高强度,基本上一天都休息不了。“这样的高温天气下,无论游客还是导游,身体都在经受考验,希望景区可以多一些人性化的措施,让旅游体验得到进一步改善。”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北京、云南等地的热度持续上升,热门景点人气火爆,旅行社接单量大增。有导游表示,“现在接团量比以前增加大概30%,薪水也涨了。导游以前是一天500元,现在一天1500元也不好找。”
“最近北京地接导游特别不好找,来北京旅游的人太多了,一共就那么多旅游资源,抢都抢不来。每天都有电话打来问我们有几十人的团接不接,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没有导游,根本接不了。”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坦言。
北京旅业协会导游分会秘书长李健表示,仍在导游岗位的人数有所减少,此前很多持有导游证的导游已经转型、离开旅业,这是导致北京旅游“一导难求”的原因之一。
导游职业的持续细分也是一个原因。李健介绍,精讲和专项讲解导游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细分方向之一。精讲和专项讲解往往集中于博物馆等某一垂直领域,工作地点和时间相对固定,相比常规的带团,工作环境和内容相对轻松。上述资深导游表示,“很多导游舍弃了常规旅游团和低价团的接待,因此很多旅行社出高价也找不到接手的导游。”
当下薪资飙涨打破了原本的导游市场默认的收费规则,容易造成导游市场“德不配位”的现象。同时,在大量团单压力下,导游们的健康问题也难以保障。此前,北京市一名导游在35摄氏度高温下带团游览近两小时,最终因热射病去世。“现在大多数导游都在北京高温环境中进行超身体负荷的高强度工作,没办法得到充分休息。”据了解,部分导游甚至连续一周七天都在带团工作。
为了确保游客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北京旅业协会7月4日发布确保高温天气旅游安全提示,其中提出,作为导游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补水,备好必要的防中暑药品,不带病上团,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北京市法学会旅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广认为,导游带团期间,是游客的服务员,作为旅行社委派的劳动者,为游客提供服务是导游的责任和使命,而作为劳动者,应依法享有职业尊严和劳动保障。
带领旅游团队,绝不是导游员一个人在战斗:旅行社的后台保障、景区景点的协同支持、团队游客的理解配合,都会成为导游员酷暑中的清凉、严寒中的温暖。旅行社要对导游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环境多一点关心,如给高温天气带团的导游配发防暑降温用品;景区景点为每天工作在其中的导游提供一点关爱,如在景区内设置导游休息站,为导游提供一片阴凉;团队客人对导游员的身体状况多一点关注,哪怕是多留意一下导游的精神状况。这样做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今年70岁的高级导游杨建,讲着讲着就会表演起来,他一开口,总会引起游客的围观。
幽默的表达、手舞足蹈的动作让周围游客纷纷忍俊不禁。“大家说这么好玩,都开心地笑了,但同时也领略了大师写作的奥妙。”
谈及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时,杨建说,自己从来不会准备“死”稿子,而是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一次新的创作。“虽然基本知识结构不变,但我会不断有新的灵感产生,会有创意的变化。”
在旅游旺季,一天7到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对老杨来说非常平常,虽然每天回家还是会有些疲惫,但只要是在讲故事、说历史、谈文化,他就感觉浑身充满干劲。“兴奋头过了还是会感觉累,但是我睡眠质量很好,身体状态目前也很好。我想着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再干十年。”
当别的导游带游客消费疯狂宰客时,他却拼命劝大哥不要买价格不够实惠的纪念品;当你以为他会带你去贵的饭店吃回扣时,偏偏他带你到本地小店吃100多元一大盘的大盘鸡。
给游客照顾孩子、准备安全座椅、搬行李、买雪糕买干果买水果,不仅将15天的线路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点冤枉路都没走,还能避开人群,找到人少安静的地方帮他们拍照,甚至还能细心到给游客订了能看到天山风景一侧的机票座位。
不少网友甚至因为他真诚的态度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将自己暑期的旅游目的地改到了新疆。
过去3年,旅业的低迷让众多导游经历了沉寂、转行。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2022年,全国旅行社从业人员由约41.6万人逐年缩减至24.3万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人数由超12万人降至约8.2万人。
面对报复性的团队游需求,市场流通的导游已经供不应求。但因人才培养工作周期长、花费成本高、收入无法保障等因素,导游人才短板尚不能快速补齐。
此外,导游群体一直面临缺乏“归属感”的尴尬,权益保障不到位却往往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完善导游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增加导业收入的稳定性,只有从根本上加快补齐导游人才短板,才能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市场需求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