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898-089808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手机:13876453333
最快每隔18秒就能下线一台洗碗机;生产线上的重载机器人,将储能电池电堆的生产误差控制在正负0.1毫米以内;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在广东,传统制造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级,其中的关键在于新质生产力。
自2023年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到2024年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广东连续两年通过“新春第一会”对外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广东拥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制造业当家”更是广东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和“施工图”中的核心命题。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走进广东,从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到一项项尖端科技的突破,再到焕然一新的产业定位,一个加速迭代的“新广东”跃然眼前。
上千平方米的厂房内,自动化设备的数量远超工人数量,自动导向车(AGV)装载着物料在工厂内灵活穿梭,钣金车间实现无人化生产……走进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美的厨热洗碗机顺德工厂,数智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工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5G等技术,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缺陷率降低51%。“以前我们都是人工质检,难免有错漏,现在有了AI质检技术,解放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美的洗碗机工厂MBS及数字化负责人熊涛表示,结合AI动作识别等数智化技术,工厂能进一步降低不良产品流出风险。
自2015年以来,在场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美的厨热洗碗机顺德工厂人员减半,但产能实现了翻倍,2021年洗碗机年产能已突破700万台。通过“链主企业出资+产业链企业配套”的技改模式,美的集团还输出免费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超百家中小企业技改。
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传统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命题。美的并不是个例,在广东,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这场数智化改造的浪潮中。
在制衣厂中,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边织边检”机器人,让每块布料拥有唯一“身份证”,人工智能等数据要素赋能传统纺织业,实现快速精准匹配面料,让“人工跑断腿找布”成为历史;在玮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超G工厂”,智能化的生产线采用了昆虫仿生、“激光定位+视觉定位”等先进工艺,保障机器人作业时,无论是单臂举重200千克物料,还是抓取薄如蝉翼的质子膜,精度都能达到正负0.1毫米;在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东莞智能手机工厂,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能确保手机总装阶段的54道工序在40分钟内全部完成。据了解,OPPO在全球拥有8个智能制造工厂,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制造业当家”无疑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23年,广东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7%;2024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2.4%。对广东来说,从制造迈向“智造”,已经成为一项“必答题”。
此前,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广东省共推动超9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超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年,广东计划再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位于东莞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从生产注塑机辅助设备起家,2017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广东机器人第一股”。如今,数次转型的拓斯达,不光卖产品,还做起了“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服务商”。
拓斯达通过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制造业企业定制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拓斯达副总裁谢仕梅介绍,目前拓斯达服务的企业已超过1.5万家,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
进入AI时代,拓斯达也开始推进工业机器人与AI大模型的融合验证。“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来降低工业机器人使用门槛,提高工业机器人的落地性、适用性和经济性。”拓斯达机器人研发部负责人黄晶说。
同在东莞,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泰高科”)在PCB(印制电路板)微型刀具研发、制造领域坚守多年。如今,该公司生产的PCB钻针直径可以做到0.01毫米级别。
鼎泰高科董事长王馨介绍,该公司正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据了解,2023年,鼎泰高科的钻针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26.5%,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钻针供应商。
以产业为基础,向价值链的更高端发起冲锋,包括拓斯达、鼎泰高科在内的广东制造业企业,开始在产业链上做转型升级的文章。
从最低可以实现-80℃的超低温制冷的风机,到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电子工业大米”——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从行业“链主”企业,到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产业链的更尖端出现了越来越多广东制造的身影。
“广东构建了‘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企业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大中小企业‘大手拉小手’融通发展的格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目前,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有1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看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他指出,传统产业在向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孕育着许多新质生产力的因素——既提升了制造的能力,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为制造能力提升蓄能。
面对堵点卡点,最关键的是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提到,广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链正在形成、相关产业链竞争力明显、重点产业全国领先。
产业链、生态链完整,这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优势。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除了强大的链路基础,还需要金融、政策、技术等多渠道的创新要素支持。当下,广东正着力推动各方面创新要素的交流与互动。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已成为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孵化基地。2018年,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东股交”)在广州成立。纵览当前的广东股权融资交易市场,不少广东企业的融资过程中,都能看到广东股交的身影。
“2023年公司做B+轮融资时,广东股交作为我们的财务顾问,组织了多场科技金融路演,最终帮公司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股权融资。”广州百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郑梓元提到,广东股交还参与了该公司的上市路径规划。
目前,广东股交已落地4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创新试点。截至今年4月,广东股交已累计培育17家企业转沪深北交易所上市、149家企业转新三板挂牌。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通过广东股交流向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畅通发展资金链。
除了资金,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科创型企业培育也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产研院”)于2018年成立,已持续为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孵化服务。
在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看来,佛山产研院如同产业链和科学家之间的一座桥,“二者(技术和产业)需要沟通,而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就是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寻找提质升级的技术和人才,并做好对接服务”。
据了解,佛山产研院已经培育孵化了100多家科技企业,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次)。目前,广东省科学院旗下的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市场化机制的推动下,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加快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通过探索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和职务成果赋权试点改革,优化决策和转化收益分配机制,2021年到2023年试点期间,广东省科学院、暨南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3家试点单位完成716项成果转移转化,合同金额达6.63亿元,“为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了宝贵经验”。
此前,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推动形成了以“制造业当家22条”和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为纲领,以各细分领域专项政策为补充的政策体系。邹勇兵表示,下一步,广东将深入实施“五大提升专项行动”,系统打好“塑体系、促转型、强创新、优环境、拓纵深”组合拳,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支撑,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支撑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表示,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要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实践的有效贯通,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广东的创新动力旺盛,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其赋能传统产业发展。”Bsports体育Bsports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