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898-089808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手机:13876453333
奶茶、可乐、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饮品和食物的美味实在难以抗拒。然而,近日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情感障碍杂志》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有关。此前,诸多研究显示,常喝含糖饮料或吃甜食也会让人上瘾,而高糖和高热量的摄入对健康非常不利。
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北京5000余名大学生的数据,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奶茶饮用频率、抑郁和焦虑症状、自杀意念等,研究人员还创建了奶茶成瘾问卷,调查了奶茶成瘾的趋势,分析了奶茶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奶茶成瘾包括:饮用频率较高、依赖/渴望、内疚感、戒断反应、停不下来、耐受和想要停止。
研究发现,女性、年龄较小与奶茶成瘾程度显著相关。分析各项心理健康指标与奶茶成瘾的现象后发现,较高水平的奶茶成瘾与较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风险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女性,奶茶成瘾现象似乎对女性的影响尤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是奶茶的主要消费者。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女性更容易对甜食上瘾。
对于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猜测,奶茶属于含糖饮料,含有大量的糖,早期研究显示,高糖饮食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负责压力管理的主要激素系统,它对情绪和行为等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结果表明,饮用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症状,并增加抑郁、焦虑等风险,提醒人们应控制过量摄入,避免其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吃甜食会让人上瘾。当进食大量糖后,大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将讯号传送给大脑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控着我们的快乐、成瘾、恐惧等。大脑会将这种快乐的滋味记录下来,并且鼓励你重复这一行为。
大量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是导致许多慢性病的原因。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循环》发布的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数据显示,每月饮用1~4次含糖饮料的人,早死风险增加1%;每周饮用2~6次,早死风险增加6%;每天饮用1~2次,早死风险则会增加14%;每天饮用2次以上,其早死风险比不饮用含糖饮料的人高出21%。每天饮用2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31%。每增加一份含糖饮料,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0%。研究证明,长期高糖饮食可增加多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巧克力和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与中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基于美国女性健康倡议队列近10万人,中位随访21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含糖饮料喝太多危害健康,那么用人工甜味剂代替糖是否安全?上海学者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摄入量增加,可能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适量喝纯蔬果汁可能有保护作用。作者指出,喝人工甜味剂饮料也是心衰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人工甜味剂可能不是糖的一个安全替代物。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发现,30年来,中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如何控制糖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的糖分摄入建议控制在每天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喝过多甜饮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减少生活中的糖摄入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B体育软件全系教授范志红曾表示,需记住几点:一是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二是直接吃水果,市面上销售的果汁饮品和榨的“原汁”应控制在1杯以内。自己榨果蔬汁尽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含糖过多。三是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项。四是若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最好远离其他甜食、甜饮料。五是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也不要加糖。六是号称低糖的产品,要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克)。七是焙烤食品尽量控制数量。八是日常家庭调味,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甜汤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B体育软件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九是小心“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中添加的糖。学会看标签对控糖也很重要。食品标签上的成分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糖浆、葡萄糖等字眼排在前几名,就要适量B体育软件减少摄入。